日本动画制作市场首破3000亿日元
- 1724832852157
- 来源:亚太快讯
日本“帝国数据库”近日发布调查结果,日本国内动画制作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创新高的3390.2亿日元,较上年增长22.9%,首次突破3000亿日元。
2023年4月20日,北京市石景山万达影院内摆放着日本动漫电影《灌篮高手》海报等主题物料。当天,该知名日本动漫的电影版在中国内地上映。(图/中新社)
拼产能与版权 日本动画将席卷全球?
深焦DeepFocus微信公号报道,今年第二季度的日本动画产业,无论是出品、制片公司还是参与实质动画制作的公司,全部都在拼手中的产能与版权。
例如,4月1日,制作过知名动画制作公司8-Bit成为万代南梦宫影像制作(前身为动画制作公司Sunrise)的全资子公司;5月23日,日本综合娱乐公司•东宝宣布收购动画公司Science SARU为全资子公司;7月11日,角川(KADOKAWA)宣布将动画工房纳为子公司。
这些合作与收购的通稿几乎都提到了这些目标:强化制作能力,促进IP创造。
此外,《东洋经济》日前也专门做了一期作为动画原作窗口的出版社如何根据当下IP版权环境改变运营策略的专题报道,报道指出漫画改编成动画是对原作IP的一次利用,而更重要是在海外流媒体、商品化、改编游戏、音乐授权等方面的二次利用,这些二次利用产生的利益将要以原作使用费的名义分给出版社,这笔费用在近年来更是卷成了巨额收入。
于是在这份IP版权的大蛋糕的诱惑下,无论是制片公司还是动画制作公司,亦或者是出版社都想要通过合作或收购的方式来拼产能,除了改编热门作品、打造原创动画,就连老IP也纳入了范畴。
日本动画电影规模赴华十年 谁能超越《铃芽之旅》?
北京《中国电影报》微信公号报道,2015年,日本动画电影开始持续规模引入中国市场。当年,《哆啦A梦:伴我同行》让中国公司看到了日本动画电影的市场潜力,也让不少日本片商看到了日本动画电影在中国的商机,更加认真地开发中国院线市场。此后十年间,日本动画成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常客”,窗口期明显缩短,主创赴华宣传更加频繁。
去年,《铃芽之旅》在中国收获票房8.07亿元(人民币,下同),《灌篮高手》收获票房6.6亿元,是中国电影市场上年度进口动画票房的前两位,也是日本动画电影在中国的最好票房表现。
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教授盘剑认为,近年来,拥有成熟的制作体系和流程的好莱坞动画逐渐显露疲态,观众开始对强行大团圆并具有浓厚说教意味的“工业糖精”感到厌倦。而日本动画坐拥多个老牌经典IP,还有以高质量和高人气著称的宫崎骏、新海诚等个人原创IP,口碑和吸金能力向来稳定。此外,日本动画还以影片重映的方式,利用情怀效应增加话题热点,“自2021年开始,日本动画在中国内地的市场竞争力与美国动画持平,从票房排名来看,目前日本动画的吸金能力已有反超美国动画之趋势。”
在谈及日本动画电影的发展策略时,东映动画制片人神木优认为,日本动画电影需要连续输出让粉丝们有印象的作品,“我们不能仅仅把目光执着于某一部作品本身,而是要把接下来上映的其他日本动画作品,放在之前的各种日本动画电影后面,像是连续进行的挑战赛那样,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优秀的日本动画影片在中国上映,把这个接力棒传递下去。”
编辑:山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