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地震、撞机,从经济角度解读开局不利的日本

  •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

2024年,日本迎来了魔幻的一年开局,1月1日,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发生了最大震级7.6级大地震。截至1月7日,已确认造成126人死亡,222人失踪,随着后续救援工作的展开,预计死亡人数会持续攀升。 从经济角度来看这场地震,首先是直接损失方面,地震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工厂、店铺、和房屋的直接损失一般都特别大。从历史数据来看,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损失了9.6万亿,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损失了16.9万亿,2016年的熊本地震损失了4.6万亿,预计本次能登半岛地震的直接损失也在万亿规模。 其次,地震可能会对2024年日本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产生影响,地震对于地方基础设施的破坏一般都会导致经济活动停滞,考虑到产业链因素,以及相关地区个人消费能力的降级,对于日本全国的GDP都会产生巨大的冲击。从野村证券的研报分析来看,2024年,由于受灾严重的轮岛市,珠洲市,七尾市等地区的经济活动停滞至少要维持两周至一个月时间,加上对其他地域经济的影响试算,至少会让2024年日本名义GDP损失230-500亿。而SMBC日兴证券更是拿出了损失640亿的试算,这对于2023年刚丢失GDP世界第三的日本来说,意味着2024年重新夺回第三的挑战难度增加。

▲2023年日本GDP从第3位跌落第4位(数据来自IMF)

       最后就是志贺核电站的问题,虽然本次能登半岛地震关于核电站的报道受关注较少,主要报道有:2号机的水位一时上升了3米;核电站15处核辐射量监测点无法正常监测;外部电源临时损伤;以及变压器漏油2万升,虽然不是什么大的新闻,但是却也难抹去民众心目中担忧的阴影。 日本是一个很难抹去核阴影的国家。从二战长崎广岛投下原子弹,成为人类首次也是唯一被核爆的国家开始,到东日本大地震福岛核电站事故,人们一直很疑惑为什么要在这个火山地震海啸频发的地区建这么多危险的核电站。当然,能源短缺难以支持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的生活需求也确实是很好的理由,但是由于核电站的老化以及日本科研资金和实力的滑落,保证万无一失已经有点力不从心。无法想象下一个核电站事故爆发时,日本还能不能那么幸运的靠自己解决问题。 在能登半岛地震的次日下午5点47分,日本东京羽田机场友发生了一起重大事故,日本海上保安厅执行救灾任务的dash8飞机,与日航机龄仅2年的空客A350-900新锐机型516航班在跑道上发生撞击,造成了两架飞机付之一炬彻底损毁。日航516航班379人全部安全撤离,保安厅飞机5死1伤。 且不论事故责任在何方,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件事故导致了日本航空(JAL)在1月4日计损150亿,直接影响到日航2024年第一季度的财报,虽然有航空保险,但是补偿时期未定。民航飞机损失的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这给日航带来的运力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对于羽田机场来说,撞击事件导致了200多架次的航班延误或取消,损失也同样严重。 对于本次撞击事故的原因,很多人认为是机长和塔台的沟通不通畅,导致了跑道入侵引发事故。但是笔者认为,无论是从日航、保安厅或者机场方面来探究原因都比较技术层面,从更深层次的宏观角度来看,这次撞击事故和羽田机场密集的起降日程有关,以及更深层次造成羽田机场起降日程密集的横田空域的存在有关。
▲横田空域与羽田机场起降路径 经常走羽田机场出差的人可能会有感觉,就是羽田机场飞机要绕一个大弯,而且降落的角度会比其他机场要陡峭,这正是因为在羽田机场的西边存在这一个巨大的横田空域的原因。在航空业界,1978年经过安全性的实验验证,飞机降落的角度以3度为最佳角度,这是全球航空业的共识。各国培养民航飞行员也是以这个角度为标准,如果增加这个角度,则会增加降落的难度,比如曾经的香港机场就因为3.1度的降落角度而成为最难降落的机场。但是如今,羽田机场因为横田空域的存在,飞机的降落角度居然高达3.45度,取代香港成为世界上最难降落的机场。 不仅仅如此,横田空域的存在也阻碍了羽田机场的新跑道的自由增设,使得羽田机场的起降日程变得异常密集,一直高强度的维持在1小时90次的极限密度。加上由于疫情导致了羽田机场人员的削减,失误的概率就大大的增加,纠错的机会也大幅缩减,本次事故只是这一深层次原因的一个反映。如果时间上有一点宽裕,可能本次撞击事故就可以避免。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