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情趣用品店进商场:有人略显尴尬,有人觉得很棒!

  • 来源:日本头条

当情趣用品店走出阴暗逼仄的小巷,入驻进人来人往的商场,的确把话题度拉满了。

上周末,刚刚开业的杭州中心,不少网民晒出了该店铺被挤得水泄不通的场面。但网民陈女士带着家人前去打卡时,遭遇了尴尬一幕。

“太尴尬了,还以为是卖糖的,我儿子拉着我就往店里冲!”

原来这家名为“大人糖”的店铺并不是糖果店,而是一家情趣用品店。

杭州中心中的“大人糖”。(图/上海《新闻晨报》)

看起来像家居店,家长吐槽很尴尬

综合上海《新闻晨报》、深圳《新新报》报道,从几年前街边半掩着的昏暗成人用品店,到如今“落落大方”的创意情趣店,当下年轻人的人的态度显得更坦荡了。

从外面看,这家店并不显眼,甚至让人觉得这可能只是一家普通的家居用品店,店内的产品外观也让人难将它们与情趣用品联系起来。店员小路说:“有不了解但只是进来看看的客人,会突然发现竟然是情趣用品。”

开业两天客流和销量都很不错,“基本每天的流水都有几万元(人民币)”,具体的销售金额小路表示不方便透露。至于购买人群,小路告诉笔者,以年轻情侣和女性居多。

情趣用品店开到商场里面,当问到开业以来是否会有家长和消费者介意,小路表示目前没有收到这样的反馈,她们也会监控进店的人群,“门头和店内的标语都明确写了仅限成人,未成年人是不允许进入店内的,我们也会有店员在门口提醒。之前有抱着婴儿的女士想进店,我们也劝退了。”

对此,媒体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确实有人像爆料者陈女士一样为之苦恼。

张女士的女儿今年9岁,读二年级。周末一家人去杭州中心逛街路过时,女儿不仅注意到了这家店,还想进去看看:“妈妈,这个店是卖什么的?怎么这么多人?”张女士当场就愣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好!“好在后来她也就忘了,没记得这回事。”

当然也有家长觉得没太大影响:“我们小朋友还比较小不会问这种问题,青少年的孩子可能会对这个好奇……但是现在小孩子有什么不知道的?再说了这种东西不可能完全隔绝的,就算这里看不到,他们在别的地方也会看到的。”

年轻人感叹是进步,创意情趣用品踏出的一步

大部分路人经过店门口都会好奇地往店里看上一眼。有人目的很明确直奔这家店而来,也有人走过去了又掉头回来。虽然进店率不低,但大多数人还是抱着猎奇的心态,进店看一看拍拍照片就走了,当场下单的人并不多。

来商场打卡的路人们,大多数人对这家店的态度比较害羞含糊,有的说“挺好的挺好的”,有的说“有点不好意思”,也有许多人乐于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

在附近上班的白领小航和同事前两天在社交媒体上刷到这家店后非常好奇,今天特意趁午休过来看看。“现在能够大方的在商场亮相说明现在大众的接受度更高了,女性对自己身体的乐趣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是一种更开放的意识。”

“我们就是太避讳性方面的东西了。”一位阿姨路过的时候还特意进店看了下。阿姨告诉笔者,几年前她当志愿者时参与过防艾滋发放避孕套的活动,“大家都不好意思也没人愿意拿,我们只能用纸把避孕套包上。这种店大大方方的我觉得挺好,又不色情。”

情趣用品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入驻商场,会发现与以往在线上销售、宣传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线上的销售和宣传在严格监管下,可以根据大数据对目标群体进行尽可能精细的分类。

对于情趣用品的阳光化、公开化与设计表达之间的矛盾,“大人糖”品牌总监膏膏认为需要从两个维度来考量。一方面,作为从业者,他们需要大胆地公开谈论这个话题,要做到“大胆地说”;另一方面,作为商家,他们需要考虑用户的体验和隐私权,“用户有保留隐私的权利”。膏膏说道:“我们要保留大家对这个话题的边界感。”

深圳大学社会学系的郑静老师对此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并不完全是一个性开放的体现,它可能具有更多流行文化方面的意义。”

对于情趣品牌走进明亮的商场,它是否真正实现了“大胆谈性”的意义呢?从事性教育工作五年多的白菜老师认为:“它可以说起到了一种领军性的作用,让大家看到了这个公众议题。”

郑静则认为这一举动引发了媒体关注和社会关注,具有更正向的意义:“它是我们能够更加公开地谈性,更坦诚地面对自己的身体需求、性愉悦需求的一个比较好的前奏。能谈了,而不仅仅是‘有性用品商店开在商场了’”。

你对创意情趣用品开在商场怎么看呢?

编辑:凉子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