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日本开售方形西瓜 中日两国的“吃瓜”史快来了解下

  • 来源:日本头条

中日两国都有很长的吃“瓜”史,这不,日本方形西瓜7月3日就开始出货了。要知道,日本方形西瓜闻名世界,不过此前中国宁波曾育种成功过,不光方西瓜,现在中国人吃的好多西瓜其实也都有日本瓜的影子。但是跟日本不同,中国西瓜没有日本那么贵,这种“西瓜自由”又是如何实现的?


日本香川县善通寺市的地方特产方形西瓜3日开始出货。(图/武汉极目新闻)

日本开售方形“骰子”西瓜

日本香川县善通寺市的地方特产方形西瓜7月3日开始出货。

武汉极目新闻报道,由于为保存更久而在没熟前就采摘,这批方形西瓜不适合食用,但有趣的外观,使其作为观赏品受到欢迎。

方形西瓜外形如骰子般,每边长约18厘米,约在50年前由香川县的生产小组研发,初衷是替当地农业带来活力。西瓜在生长至一定大小后,便被放入箱型容器内定型。目前,共有8家农户生产这种西瓜,批发价约为每个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00元),预计到7月中旬将出货约300个。受2023年6月雨水过多影响,2023年方形西瓜出货量比2022年减少六成,但品质不变。

虽然生产者逐年递减,“后继无瓜”堪忧,但今年有3家年轻农户新加入。从钣金行业转行到农业的杉本敬太郎(34岁)就是其中一员,他笑着表示:“将采用精进种植技术,让方形西瓜未来可期。”

中国热销西瓜竟从日本传来

此前,方形西瓜在中国浙江宁波也曾被成功种出,宁波奉化江口街道的绿苑蔬合作社西瓜基地内,整齐高大的大棚内种满了“8424”西瓜和“浙蜜5号”西瓜。其中两三个西瓜大棚内,在茂密的西瓜藤蔓间,住在方形塑料“模具房”里的西瓜特别吸引眼球。

不光这种方形西瓜,现在中国人常吃的京欣一号也和日本的关系十分密切。

北京财新网报道,北京大兴庞各庄西瓜又有贡瓜之称,至今已有600余年。改革开放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成立,遂即开展对早熟、优质、丰产、抗病为目标的西瓜杂交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并聘请日本千叶县育种专家森田欣一,帮助引进先进栽培技术、相配套的设备器材和种质资源。

1985年春,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瓜农们引进了日本“早生旭都”、“红旭都”、“红一号”、“都锦”西瓜优良品种,与“早花提纯复壮”西瓜对比栽培,分别采取了育苗嫁接、不压蔓儿、四蔓整枝、不去侧蔓儿、双膜覆盖和传统直播、双膜覆盖、双蔓整枝、压蔓打叉等技术。

1985年,由中国农业部立项引进日本西甜瓜育种专家森田欣一先生与北京蔬菜研究中心西瓜育种课题共同合作选育,进行选配组合。通过采用薄膜覆盖等技术措施,吸收日本的不压蔓、不打叉、四蔓整枝等技术,结合温室育苗、嫁接及给瓜秧增施氮、磷、钾肥等先进技术。在庞各庄,森田欣一先生以瓜农邵连发的1亩地作试点,当年取得了成功。经过1985~1987年三年间田间的试验成功,取名为“京欣一号”,其中的“京”指“北京”、“欣一”是森田欣一先生的名字,代表了中日合作的结晶嫁接,主要指育苗嫁接。1990年以来,“京欣一号”一直占据北京西瓜生产面积的85%以上。

“吃西瓜自由”是如何实现的?

中国大部分西瓜品种有日本瓜的影子,那为何日本的西瓜依然这么贵,而中国的西瓜的价格却被“打”下来了?

北京光明网报道,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西瓜种植的高速发展阶段,不仅种植面积迅速增加,西瓜品种也逐渐多元化,众多优良品种迅速普及推广。在八十年代发展的基础上,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西瓜产量开始出现质的飞跃,增幅高达83%。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各地西瓜生产面积在趋于稳定的基础上向周年化生产供应方向发展,大棚及温室栽培发展很快,早春促成栽培与秋延后抑制栽培得到很大发展,这意味着老百姓在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西瓜。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国十分重视西瓜行业科研生产的发展,西瓜科研项目被列入了中国科技部国家“863”计划,2006年科技部批准设立了“国家瓜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8年农业部组建了“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等。

强大的科技力量,还能满足人们不同的爱好,比如吃瓜不吐瓜籽。由此看来,“吃西瓜自由”的背后是满满的科技支撑啊!

编辑:赵柄楠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