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你爱我哪一点? “出海”的中国影视剧,遇上海外的“自来水”

  • 来源:日本头条

“中国色彩的宇宙浪漫走向世界”,有人用这句话形容奈飞(Netflix)版《三体》全球上线后获得的不俗收视,上线开播两周,它仍然稳居网飞播放量榜首,领先《圣约之外:摩西的故事》和《欲望都市》等一众新老影视剧。

从“不被信任”到海外观众“心头好”,随着《流浪地球2》《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消失的她》《热辣滚烫》等越来越多影片漂洋过海,中国影视剧正在完成属于它的“出海拼图”。

“中国电视剧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谁能告诉我哪里能看到英语字幕的剧集?”当《隐秘的角落》被发布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优兔上时,仅第一集就吸引了33万人次观看。而这还是2021年的事情,那一年的8月份,一份在线调查显示,约有76%的全球受访者在过去两年内看过中国电视剧,其中43%的人已经养成了定期在流媒体平台上“打卡”看中国电视剧的习惯。

时间到了2024年,奈飞《三体》开播18天后,累计观看时长已经达到2.586亿小时,累计观看人次3490万人。

近年来,中国电视剧频频“出海”。主打“古装精品”的《苍兰诀》《星汉灿烂》《沉香如屑》在奈飞上线;在海外热映的《赘婿》被韩国流媒体平台Watcha拍下真人剧翻拍权;电视剧《人世间》开拍仅一个月,就被迪士尼预购了海外独家发行版权……

中国广电总局发展中心国际所所长朱新梅介绍,电视剧是中国视听节目第一大出口类型,每年出口额占各类视听节目出口总额的70%以上,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是全球电视剧市场重要供给方。

朱新梅表示,中国影视剧受到越来越多海外市场的欢迎,中国影视制作机构更加主动地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具有更好的国际表达能力。

“青春偶像剧、悬疑剧、女性题材剧都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类型,引发话题不断。同时不断涌现出新的剧集类型和新的商业模式,其中,微短剧通过制作本土化和平台本土化,以独特的叙事,在欧美国家播出。”朱新梅说道。

顺应全球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历史潮流,反映当代中国女性生活与职业发展的现实题材剧集已经形成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中,新丽传媒出品的《虎妈猫爸》《辣妈正传》等剧集被日本、越南翻拍;柠萌影视出品的《三十而已》刻画了当代中国都市女性群像剧,在全球多个国家播出,热度高于同期日剧韩剧,吸引多家海外媒体首度尝试播出中国时装剧。

而以“高甜”著称的中国青春偶像剧,同样也在海外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爱情而已》被翻译成11种语言播出,入围2023-2024年度亚洲电视大奖最佳原创剧本奖;《偷偷藏不住》发行到奈飞平台,在泰国、印尼、新加坡和菲律宾多国登上推特趋势榜单,带动优酷国际版App用户量、会员收入创新高。

说到“出道即巅峰”,中国古装剧可谓当之无愧,始终保持着“稳定出海”的节奏。古装剧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广泛播放,亚洲各国文化相互碰撞、交流。比如,打开越南最大的本地视频网站Zing TV时,《卿卿日常》《点燃你,温暖我》等中国热播剧赫然挂在主页最醒目的推介位置。

“中国古装剧以强大的制作,精美的服化道、宏大的世界观、不断创新的叙事和更加细分的题材类型,融入更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和东方美学,每年都推出多部爆款产品,不仅有效巩固在东南亚、日韩等市场的优势竞争地位,还拓展了中亚、欧洲、拉美、非洲等市场。”朱新梅说道。

2018年首播的爆款剧《延禧宫略》,被翻译成15中语言,商业化发行到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仍保持谷歌全球电视节目热搜榜第一名。2022年,多部古装剧发行海外市场,其中,《苍兰诀》在奈飞平台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热度榜单前10。

进入2023年,《长月烬明》《莲花楼》《一念关山》《九霄寒夜暖》《为有暗香来》等系列古装剧在海外掀起一波又一波收视热潮。

其中,《莲花楼》吸收惊悚、悬疑、武侠等多种元素,以现代意识解读传统侠文化受到海外市场的欢迎,在爱奇艺国际平台17个国家和地区的播放量排名第一。《长月烬明》同步在奈飞、泰国TrueID、越南VieOn等新媒体平台播出,在服化道、视效上融入敦煌元素,激发起海外观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IMDb评分9.1。相关潮玩在海外热销,其中角色盲盒已销售至美国、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菲律宾等50余个国家。

相较古装剧,中国现实题材生活剧也越来越受到更多市场关注,成为包括中亚、非洲国家观众了解当代中国和中国人现实生活的鲜活窗口。

2021年,由中国广电总局策划指导创作的《山海情》,先后共译制为20多种语言,在东南亚、非洲、阿拉伯、拉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流电视台播出。一年后,展现法治与情理矛盾冲突的乡村剧《幸福到万家》,同步上线193个国家地区,在国际专业评分网站My Drama List上获得8.0分,获2023首尔国际电视节“最佳剧集”提名。

中非合拍电视剧《欢迎来到麦乐村》,大量场景在非洲拍摄,邀请非洲演员出演重要角色,展现非洲广袤的地理之美和动物奇观,呈现当地人民别样的人生方式和生活哲学,被坦桑尼亚总统授予“促进中坦友谊特别贡献奖”。

“影视剧是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是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媒介……”田园治愈剧《去有风的地方》入选《纽约时报》2023年优秀国际剧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博称《去有风的地方》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作出了积极贡献。

“该剧将乡村振兴和唯美爱情巧妙融合,关照当代青年精神世界,播出后引爆云南大理等地旅游产业,成为影视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朱新梅评价道。

十年,从十万到千万

如今,中国影视剧已经在“出海”之路上走得越来越稳。

但就在几年前,情况还远非如此。

“大家都觉得《流浪地球》会很好卖,其实它是我职业生涯卖得最艰难的一部影片。”曾参与《流浪地球》海外发行的齐放娱乐的创始人丁小寅回忆道。

2018年底,丁小寅所在团队着手准备《流浪地球》的海外销售。当她拿着首支预告片做预售时,由于外界对于中国科幻片尚无认知,海外客户普遍表现得很迟疑。

“当时我给所有认识的买家发邮件,却没人回复,是一个特别绝望的状态。”丁小寅回忆,那是她至今唯一一次挨家打电话询问对方,有没有收到邮件?有没有看预告片?并向客户推介这是中国第一部科幻巨制。“当时郭帆导演,甚至中国导演都没有拍过科幻片,所以大家的预期是很犹豫的。”她解释。

就在丁小寅团队寄希望于等待影片更多物料露出,能给影片海外销售带来突破时,丁小寅突然接到网飞希望观看全片的电话。“当时还剩两天就到美国圣诞节假期,我和导演商量,赶快安排他们看了一次全片,那个时候还没有完全做好。”

看完全片后的第二天,网飞给了《流浪地球》一个全球offer。“网飞制作了28种语言的字幕,和4种语言的配音。”丁小寅说。

图为《流浪地球》在德国上映的海报。(图/受访者供图)

至此,中国电影首度登上了有品质保证的全球性流媒体平台,并创下当时IMAX在北美上映中国电影的纪录,成为中国电影海外发行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随着《流浪地球》的上映,中国电影海外发行的质量和数量在2019年都经历了新一轮的质变,成为中国电影出海的标志性一年。但之所以能出现诸如《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突破几百万票房的成绩,背后离不开那些发行公司的尝试,以及中国电影界的创新和坚持。这条中国电影的“出海路”,他们已经走了十年。

十年来,中国电影海外单片票房实现了从十万到百万、由百万及千万美元的增长。很多中国电影在国外电影节亮相,打响了国际知名度,也吸引了大批海外“自来水”。

时间回到2012年始,随着中国电影合拍片的兴起,中国电影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迎来拐点。先是2014年电影《心花路放》北美票房近80万美元,次年《老炮儿》《寻龙诀》《港囧》等影片北美票房破百万美元。

顺时顺势,2015年初,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取得电影学硕士学位的丁小寅加盟美国电影销售公司IMGlobal,负责中国区电影的海外发行与销售业务。期间,丁小寅累计负责近35部华语影片的销售,保障包括《寻龙诀》《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侠盗联盟》等影片的全球多地区同步上映。

在丁小寅看来,2019年是中国电影海外发行行业的标志性年份。“即便是中国本土市场的中型体量的影片,海外票房也远远突破了十几、二十万美元,大部分影片海外票房可达50万美元以上,实现了整体提升。”她表示。

即使是在疫情给电影行业带来致命打击的2020年,电影《八佰》也一举夺下了全球票房冠军,是全球疫情期间上映的第一部中国大片,敲开了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院线大门。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春节档,电影《热浪滚烫》也实现了全球票房突破790万美元,为中国电影海外发行业拓宽了新的领域。“早期受国际关注的中国电影主要局限在武侠片,现在中国电影类型越来越多样化,整体影片质量越来越高。”丁小寅表示,这背后源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支撑,让电影内容的取材更加广泛,电影工业化程度更高,以及更多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年轻导演加入电影行业。

非遗“同款”变海外“爆款”

如果说中国影视剧里的故事,是引人共鸣的“魂”,那么,将中国非遗放入影视,尤其是古装剧,则成了“出海”故事里不可或缺的“美”。

2023年8月7日,优酷发布《古装剧出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影视剧出海题材多样,海外播放量近140亿次,覆盖全球超200个国家及地区。以《安乐传》《长月烬明》等为代表的古装题材热度不减,其精美的服化造型、宏大的世界观,吸引了大量海外剧迷点赞中华文化。古装剧被译制为英语、泰语、越南语、西语、阿拉伯语等外语语言,覆盖全球超200个国家及地区,其中,印度、印尼、越南、泰国、美国的观众最爱看古装剧。

《报告》还显示,YouTube频道口碑评论近30万条,热词聚焦侠义精神、家国情怀、中国历史、东方美学等。了解中国文化、领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服化道美轮美奂、特效酷炫;剧情轻松解压、世界观构建宏大等是海外观众喜爱古装剧的原因。《长月烬明》《星落凝成糖》《沉香如屑》在海外收获高口碑,成2023观众点赞最高的古装剧。

近日,以第28届香港国际影视展(Filmart)为契机,华策集团、正午阳光、柠萌影视等多家影视公司及平台纷纷发布2024年最新片单,相关作品累计约80部,其中古装剧占比接近一半。作为中国影视剧出海大部队中的一家民企,专注古装剧生产的欢娱影视,也持续探索适合自身特色和体量的出海模式,推动IP出海、非遗出海等,从而实现多维度的中华文化出海。

在欢娱影视专门建立的博物馆空间内,收藏着6万套为拍剧而精制的服饰、非遗器物,这被视为一种“特殊资产”。比如古装剧《延禧攻略》里的后宫头饰绒花(谐音荣华),由工艺大师参照故宫博物院馆藏实物手工所制。该剧带火了原本默默无闻的绒花技艺,促成非遗传承人与知名国际大牌迪奥的合作,带动剧中同款远销海外。

图为剧中所用的绒花。(图/受访者供图)

而影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播出后也推出了精品手办,完美契合了时下Z世代的喜好,在亚马逊预售以来,两个月内销售一万余件。

一些影视剧里蕴含非遗元素的服饰,从2023年开始参与全球巡展。从新加坡地标到杭州亚运村,从当地民众、各国运动员到华裔青少年,人们得以近距离感受体验中国锦绣华服和传统非遗工艺之美。

优质内容如何走得更远?

如今,优质中国影视剧与海外观众“双向奔赴”的前景似乎越来越广阔。

欢娱影视方面称,目前他们主要依托“借船出海”的平台合作方式。不过,所借之“船”呈多样化。

一方面,坚持全渠道共创,与HBO、FOX、YouTube、Netflix、Disney+等40多家国际媒体集团、有线电视、流媒体渠道深度合作。利用好戛纳电视节、新加坡亚洲电视论坛与市场(ATF)等平台,增加剧作的国际曝光度。前不久的香港国际影视展上,《五福临门》《凤凰:她的传奇》等多部新剧达成售卖意向。

另一方面,在海外社交平台上自建频道,发布包含非遗元素、传统技艺的剧集,这些往往能激发海外观众的兴趣,以扩大剧作的国际传播力。

而丁小寅则关注到中国网络电影和短剧等出海“新势力”。“没有人会拒绝好的内容,只是没有渠道和机会去接触好的内容,不论是院线电影还是网络电影。”

谈及当下热门的中国短剧时,丁小寅认为,中国短剧产品依靠互联网思维运作,非常善于捕捉形式和话题上的热点。“短剧出海尚处于早期阶段,但可以预见,其商业逻辑将由中国人主导。”她表示。

中文在线首席运营官杨锐志在第二届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上也曾表示,海外音频市场、短剧市场将为网文出海带来新的机遇,“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短剧都会是IP的衍生方式,而这个市场才刚刚开始”。(文/园子)

编辑:园子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